您好,欢迎来到呼和浩特市地情网!

推进抗日战争研究走向深入
来源: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时间:2020-07-17 13:44:56

 

2020年是习近平总书记《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》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。五年来,抗日战争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?当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哪些领域?未来还需在哪些方面继续开拓和深化?围绕上述问题,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。

 

呈现“全面开花”新局面

“习近平总书记《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》重要讲话发表以来,国家十分重视抗日战争研究并加大了资金投入,抗日战争史学界努力进取,取得了较好成绩,出版的论著数量大大增加,整体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、《抗日战争研究》主编高士华表示,不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,抗日战争研究仍有较大努力空间。虽然相关论文和著作数量可观,但学术精品屈指可数,学界仍需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。“总体研究要深、专题研究要细”的原则贯彻力度不够,抗日战争史学科的系统性、完整性仍有待加强。

中国抗日战争研究早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开始,各个时期研究的侧重点不同。学者认为,改革开放之前,学界大都专注于中国共产党抗战史或抗日根据地史的研究;改革开放初期,学界开始关注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。以目前的情形来看,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表以来,实际形成了一种“全面开花”的新局面,这对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十分有利。

新中国成立以来,学界将研究重点放在中共抗日根据地建设和对敌斗争、日军暴行、国民政府内政外交、国统区政治与经济、国民党正面战场等领域。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徐畅表示,近年来,国共两党战时社会动员、中共根据地社会史、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、抗战损失调查等问题日益受到学界关注。

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左双文提到,近年来海内外发掘公布了大量新资料,推进抗战研究不断走向深入。国家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,支持各种抗战档案资料的公布与出版,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及一些地方档案馆积极行动,加快了抗战档案资料的整理开放速度,形成了良好局面。

 

加强国际学术交流

20世纪80年代以来,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趋频繁,国际学界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关注度逐渐提高,出版了一批颇有分量的著作。徐畅介绍,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弗兰克·大卫·迈卡瑞的《帝国在华南的冲突:同盟国代理人与日本的战争(1935—1941)》、英国牛津大学拉纳·米特教授的《中国的抗日战争:为生存而战(1937—1945)》等著作,都是近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。这些著作或充分肯定了中国抗战的地位和意义,或揭露了日军侵华罪行,或探讨了过往研究的薄弱环节,丰富和提升了中国抗战研究。

据南京师范大学抗日战争研究中心教授张连红介绍,自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启动以来,国内抗战研究特别是史料的搜集整理取得了巨大成就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牵头上线“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”,获得学界一致好评。此外,国外档案资料整理也取得重要成果,如东京审判资料、李顿调查团资料汇编等相继得到整理出版,引起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。

在高士华看来,抗日战争是一场国家之间的战争,具有国际性,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。学界需要充分了解国外相关研究信息,拓宽研究视野,充分利用外文资料,立体、多面地呈现这场波澜壮阔的反侵略战争。因此,相关学者应积极提高外语水平,熟练翻译外文资料,加强抗战研究。

学者表示,中国抗日战争研究需要重视对外文资料的搜集和利用,提升抗日战争研究水平还需做到“广罗异本”“彼此互参”。

 

开展口述史研究

当前,抗战口述史整理研究在社会各界日益受到高度重视。抗战口述资料是抗日战争研究的宝贵财富,是抗战资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张连红表示,在研究抗战历史的过程中,如果没有抗战口述资料的补充,很难全面揭示抗战历史的面貌。整理抗战口述资料,不仅可以弥补第一手档案文献资料的不足,而且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民族记忆。近年来,有关抗战口述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:日军暴行受害者的口述史、抗战老兵口述史和特殊群体民众的口述史。

学者提到,从抢救资料的角度来说,抗战口述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,学界须进一步拓展抗战口述史的内容。一要加强典型战例口述史的采集。二要加强抗战老兵之外的英雄群体口述史采集。相比抗战老兵,其他群体的口述史研究还有很大空间。三要加强其他方面代表性口述史的采集。

 

拓宽研究领域

新中国成立以来,抗战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。张连红表示,今后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抗战研究。一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,研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之间的关系。二是从中华民族的视角,研究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。三是从制度史的角度,研究中国共产党发动全民抗战对中国抗战、战后中国和当代中国产生的影响。

“近年来,我们在战时政治、战时军事、战时外交、战时经济、战时思想文化、抗战损失调查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。随着大量新史料的陆续公布,这些领域的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,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。”左双文认为,除此之外,还有不少领域,如战时社会生活、战时中央与地方关系、战时地方党政关系、抗战区域史、战时交通通信等,尚未得到系统、深入的研究,还有很多工作可做。

虽然国内抗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仍有深入探索的广阔空间。徐畅提到,首先要加强史料的搜集与整理,要充分利用其他国家所藏有关档案与文献。其次,要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研究中国抗日战争,从全球史的角度解读中日战争。再次,要在中国近代史中研究抗日战争。将抗战时期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、社会放在中国近代历史的长河里考察,定位抗战的地位与影响。最后,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。只有充分掌握海外研究动态,才有可能与之开展学术对话,进而形成话语权。

高士华表示,新时代抗日战争研究要在既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第一,做好抗日战争研究的顶层设计。制订更为具体的中长期计划,整合全国各种研究力量,推出更多高水平的抗日战争研究成果。第二,更广泛、更深入地收集国内外抗日战争相关史料。注重对外文资料的收集和研究,加强对国内相关档案等资料的整理和出版,促进国家和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所藏资料的整理和开放。第三,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和合作,拓宽研究视野。抗日战争具有国际性,只有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,才能使世界更深入地认识到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作用。

转载自“中国社会科学网”微信公众号

 
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