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呼和浩特市地情网!

云中古城
来源:时间:2023-05-17 11:40:53

一座城市,一部历史。呼和浩特既是一座拥有文化底蕴的城市,又是一座拥有悠久建城史的城市。战国时期的云中城(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东北),是呼和浩特地区的第一座城市。

据司马迁《史记》记载,公元前325年,赵肃侯去世,赵武灵王年少即位,赵国实力不强,因此在“五国相王”过程中,唯独赵武灵王暂时没有称王。此时,各诸侯国之间兼并斗争异常激烈,频繁发起争夺城池的战争,扩大统治版图,称霸中原。当时,赵国都城邯郸,统治范围东至黄河与齐相邻、南至今河北漳河与魏、韩相邻、西至今山西省吕梁与秦、魏相邻、北至今河北省张家口(无穷之门)、西北至山西省大同盆地。其周围被齐、中山、燕、林胡、楼烦、东胡、秦、韩、魏等国包围,经常受到周边国家和部族的侵扰。

直到十八年后,经过实地考察、深思熟虑,赵武灵王开始着手强兵计划,即实行“胡服骑射”。第二年,赵武灵王“西略胡地,至榆中”,攻占原阳(呼和浩特市大黑河东南岸东南金河镇八拜古城),建立骑邑,在此训练骑兵。八年后(赵武灵王二十六年),赵武灵王终于将赵国的疆域扩展至大青山、乌拉山南麓,在这片新开拓的土地上设置了云中、雁门和代郡。

赵武灵王设置的云中郡,郡治在云中城,就是现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乡的云中古城。

云中城本应为赵武灵王时所筑,但后人将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和《资治通鉴》中引用《虞氏记》中的“赵侯自五原河曲筑长城”,增加为“赵武侯”,所以造成赵武侯筑云中城的错误认知。但总之,赵武灵王在黄河西岸筑城,刚筑起部分城墙便崩塌,于是改在黄河东面另选新址,根据蓝天白云里翱翔的天鹅指引,寻找到了合适地方筑城,并命名为云中城这个美丽的传说,为塞外第一座古城增添了些许神秘色彩。

云中城所在地方,是呼和浩特平原的中部,有发源于阴山的荒于水(今大黑河)武泉水(今小黑河),南面还有白渠水(今宝贝河)流经平原入黄河,地势乎坦,水草丰美,宜农宜牧,是训练骑兵和放牧战马的好地方。

云中城初建于战国时期,历经秦、汉、北魏、隋唐等王朝,一直延续使用,城垣也经过多次修缮和改造。现今古城平面呈不规则形,东西宽1760米,南北长1920米。至今,仍可看到古云中城的东、南、西三段城墙残垣,全部由人工夯筑而成,残墙最高处5.6米,西墙断面基宽16米。西、北墙各开一门,南墙开二门。北魏时增设子城,南墙再开一门。城中有大型钟鼓楼夯土台基,曾出土一尊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年)鎏金释迦铜像,台基上下散布有北魏时期的灰色筒瓦、板瓦。古城周边有很多古墓葬,以汉墓为主,其中距城北约1公里的二道路墓葬群墓葬数量多、规模大且集中。1974年,在古城遗址中出土刻有“云中丞印”的汉代铜印。1984年,在古城西门出土刻有“云中”二字的汉代陶器残片。20135月,“云中城”遗址被国务院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,建立强大骑兵部队,攻灭中山国,打败西北的林胡、楼烦,建立云中、雁门、代郡,并从无穷之门(今河北张家口外)向西沿阴山直到高阙塞(今内蒙古五原西北黄河东流处)修筑长城,实行和睦的民族政策,有力开发了大青山南面沿黄地区的平原,促进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,巩固了北方边疆,为后来秦汉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基础,对中国北方边疆民族融合和地区开发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。

 

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