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呼和浩特市地情网!

昭君墓
来源:《内蒙古旅游》时间:2020-08-14 16:11:31

呼和浩特南9公里处,大黑河南岸,平畴沃野之中有一座巍峨高耸,姿态雄浑的土丘。这就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代王昭君的墓地。昭君墓,又称“青冢”,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,意为“铁垒”。是中国较大的汉墓之一,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,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近年来,昭君墓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每年都接待海内外游客20余万人次,成为自治区进行民族团结、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。昭君墓参观内容有:青冢牌坊、石雕云嫱、和亲铜像、董必武题诗碑、昭君出塞文物陈列、昭君碑廊等。2000年来,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人民中已家喻户晓,老幼皆知,昭君墓亦成为民族友好的纪念地。

昭君墓,是在汉代由人工积土,夯筑而成。墓体状如覆斗,高达33米,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。芳草葱茏,碧绿如茵,青冢兀立,巍峨壮观,远远望去,显出一幅黛色朦胧、若水墨画意的迷人景色,历史上被文人誉为“青冢拥黛”,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。

在昭君出塞前,中原正值汉宣帝当政,北方匈奴贵族争夺权力,势渐衰落,5个单于分立,互相攻打不休。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。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,亲自朝见汉宣帝。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,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,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。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1个多月。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。汉宣帝答应了,派了两个将军带领1万名骑兵护送他到漠南。这时候,匈奴正缺少粮食,汉朝还送去三四万斛粮食。

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,一心和汉朝和好。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,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。汉宣帝死了后,他的儿子即位,就是汉元帝。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,杀了汉朝派出的使者。汉朝派兵打到康居,杀郅支单于。郅支单于一死,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。公元前33年,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,要求和亲。汉元帝许。汉朝和匈奴和亲,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。这回,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,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:“谁愿意到匈奴去,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。”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,她们一进了皇宫,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,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。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,却又不乐意。有个宫女叫王嫱,字昭君,西汉南郡秭归人(今湖北省兴山县),原为西汉宫中的“待诏”。长得美丽,有见识。她自愿到匈奴去和亲。元帝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。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,汉元帝看到昭君既美丽又大方,使汉宫为之生色。

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,越想越懊恼。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。模样虽有点儿像,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。原来宫女进宫后,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,而是由画工画了像,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。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,给宫女画像的时候,宫女们送点儿礼物给他,他就画得美一点儿。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,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。汉元帝一气之下,把毛延寿杀了。

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,离开了长安。她骑着马,冒着刺骨的寒风,千里迢迢到了匈奴,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,封“宁胡阏氏”,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。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,长期定居在匈奴。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。难能可贵的是,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,她又从胡俗,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,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,但是她从大局出发,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。王昭君在匈奴生1男2女。

王昭君自愿出塞,远嫁异族。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异俗和边塞荒凉,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。关于昭君出塞,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有一段生动的记载,昭君“请掖庭令求行。呼韩邪临辞大会,帝召王女以示之。昭君丰容靓饰,光明汉宫,顾影裴回,竦动左右,帝见大惊,意欲留之,而难于失信,遂与匈奴”。呼韩邪单于为能得到这样一位美丽的妻子,十分欢喜。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,传之无穷,请罢边备塞吏卒,以休天子人民。”

昭君出塞后的60年,是汉匈和睦相处,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,此间出现“牛马布野,人民炽盛”的繁荣景象,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族人民,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。

据史料推测,王昭君是在西汉新莽年间(公元9—23年)去世。据敦煌发现的唐代《王昭君变文》记载:昭君去世后埋葬形式按匈奴习俗进行,非常隆重。“棺椁穹窿,更别方圆,酝五百瓮酒,杀十万口羊,退犊燖驰,饮食盈川,人伦若海。一百里铺氍毛毯,踏上而行。五百里铺金银胡瓶,下脚无处。单于亲降,部落皆来,倾国成仪,乃葬昭军(君)”。汉朝也差使杨少征前往单于处吊唁。隆重的葬仪,反映了匈奴对昭君的怀念和对汉匈和亲的肯定态度。

民间传说,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,下嫁呼韩邪单于。她出塞时,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,只见朔风怒吼,飞沙走石,人马不能前进。昭君款款弹起琵琶,顿时狂风停止呼号,天上彩霞横空,祥云缭绕,地下冰雪消融,万物复苏。一会儿,遍地长满鲜嫩的青草,开遍绚丽的野花。远处的阴山变绿了,近处的黑水澄清了,还引来无数的百灵、布谷、喜鹊,在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。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至极,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。后来,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。昭君走到哪里,哪里就水草丰美,人畜两旺。在缺少水的地方,昭君用琵琶一划,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牧草嫩芽。昭君还有一个漂亮的锦囊,她从里面取出五谷,撒在地上,于是就长出了五谷秧禾。昭君去世时,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。他们用衣襟包上土,一包一包地垒起了昭君墓。由于墓周围景色宜人,加之晨曦与晚霞的映照,墓景变化莫测,民间有昭君墓“晨如峰,午如钟,酉如纵,一日三变”之说,就是说,昭君墓早晨宛如山峰,中午近似鼎钟,黄昏又像硕美的香蘑。

昭君墓园占地近百亩,园内松青柳秀、景色宜人。墓园以墓体为中心,墓前筑有神道,青冢牌楼、嫱云石雕、和亲铜像,依次耸立。神道两旁,花圃相拥、姹紫嫣红,犹如落地之锦;墓侧,绿荫遮天、曲径通幽;墓后,草亭双立、碑廊百米,别有情趣。

园内建有历史文物、书画艺术博物馆,还有仿汉阙、娘娘宫、蒙古包、酒花廊、昭君泉等人文景观,可览古今文化,领北国风情于一园。

昭君墓前屹立一座高3.95米、重5吨的呼韩邪单于与昭君马上并辔而行的大型铜铸雕像。走近墓前,是阶梯相连的两层平台,依石阶而上至墓顶,墓顶呈平台状,置有六角攒尖亭一座。登顶远眺,只见阴山薄雾缭绕,美丽富饶的土默川阡陌纵横,良田万顷。环视墓底,柳翠松青,花团锦簇。墓前院内,东西两处设有文物陈列室,室内陈列着有关王昭君的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,记载和印证着远古的历史。展厅中央的汉白玉昭君雕像格外引人注目,只见昭君娥眉秀发,明眸皓齿,怀抱琵琶,浅颦低笑,栩栩如生。现代史学家翦伯赞赞美道:“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,而是一个象征,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;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,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。”

“琵琶一曲弹至今,昭君千古墓犹新”。今天的昭君墓,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颗璀璨的历史文化明珠,成为名扬世界的旅游胜地。这里鸟语花香的自然情趣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,构成浓郁的诗情画意景致,令人流连忘返。

在中国历史上,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。在民间百姓中,昭君是美的化身。数千年来,她的传说、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,家喻户晓。自唐、宋以来,历代文人咏唱昭君,抒发情感的诗文、歌词、碑文、绘画、戏曲更是多不胜数,还有以昭君命名企业品牌,以及宏扬民族团结,促进经济发展为宗旨的昭君文化节,形成千古流传底蕴丰富的“昭君文化”。

1963年,董必武同志视察昭君墓时,欣然为昭君墓题诗:昭君自有千秋在,胡汉和亲识见高,词客各摅胸臆满,舞文弄墨总徒劳。

 

 

 

友情链接: